如何在作文拿到5分

0x00 前情提要
9/24 ~ 9/25 举行月考。zms在其语文考试中得到了(17/100)的成绩。
其中,作文得到了整整5分。
0x01 作文
作文要求:请赏析《阳光中的向日葵》,并且推荐给同学阅读。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把头转向身后
就好象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会发现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p.s. 满分40 pts。
0x02 zms神作
批判《阳光中的向日葵》
同学们好!我读了《阳光中的向日葵》,认为写得极差,为了避免同学们在日后的诗歌创作中类似的错误,我强烈推荐同学们把本诗当作负面典型和乐子来阅读。
首先,本诗进行了对事实的扭曲。向日葵之所以追随着太阳转动,是因为它要吸收太阳的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不是因为有什么“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即便真有这样一根索,也必定是因为它在自身的进化中为了更好地生存给自己绑上的,而绝不会是外界强迫所致。同时,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向日葵是绝不会发光的,更不用说“闪耀着光芒”了。最具讽刺性的是,作者说明“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然而,实际上向日葵不会流血。但凡去过向日葵田里的人,不用说看到血,哪个闻到过一滴血的味道?以上这些明显违背事实的诗句,不但说明了作者写诗极不负责任,还说明作者连自己所描写的事物都没有观察过,这样写诗,怎么能写得好呢?
其次,作者对事物进行了过度解读。前文已经提到,向日葵面朝太阳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但作者却说:“你看到那棵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这是对生物为维持自身生存而进行的活动的反向解读,荒谬至极。其次,作者说:“它的头几乎把太阳遮住”。让我们做一个算:假设一个人高1.5米,太阳是一个点光源,如果在一个人附近1.5m范围内有光,就认为向日葵没有把太阳遮住。由于向日葵的花盘时时刻刻对着太阳,因此其半径显然于1.5。谁可曾见过这样的向日葵?这是对事的过度夸张
综上,我要把这首诗推荐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不要和它犯同样的错误!
0x03 如何获取更低的分数
显然 5 分的高分对于zms来说已经太高了。我寻思着如何做到极致。
对于这篇文章,我进行了拆解归纳:
1. 向日葵追随太阳的原因
- 批评点:诗中提到“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这是错误的表述。
- 事实论据:向日葵追随太阳转动的原因是为了吸收太阳的能量,而非因为被外界强迫。
2. 向日葵发光的说法
- 批评点:诗中描述向日葵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依然“闪耀着光芒”。
- 事实论据:如果没有太阳,向日葵是不会发光的。这违背了自然规律。
3. 向日葵流血的说法
- 批评点:诗中提到“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 事实论据:向日葵不会流血,实际去过向日葵田里的人都知道没有血的存在。这是作者对现实的极度夸张。
4. 向日葵“怒视太阳”的描述
- 批评点:诗中将向日葵面对太阳的行为解读为“怒视”,是一种错误的情感赋予。
- 事实论据:向日葵面对太阳是出于生物本能,而非带有情感的行为,将其解读为“怒视”是荒谬的。
5. 向日葵“几乎遮住太阳”的说法
- 批评点:诗中说向日葵的头“几乎把太阳遮住”,这是一种夸张的描述。
- 事实论据:根据实际情况,向日葵的花盘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遮住太阳的程度。这是对事物的夸大。
我觉得区区 点还是太少了。于是列出了以下几点。
6. “向日葵把头转向身后”
- 批评点:诗中提到“它没有低下头,而是把头转向身后”,这与实际的向日葵行为不符。
- 事实论据:向日葵的生物特性是跟随太阳转动,花盘会向着阳光,并不会“把头转向身后”。尤其在花盘成熟后,它通常会固定朝东,无法“转向身后”这种动作。此描写忽视了向日葵的自然生理结构。
7. “咬断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 批评点:诗中用“咬断”这个动作,暗示向日葵具有某种破坏性的自主意识。
- 事实论据:向日葵并不具备任何类似“咬”的生理结构。作为植物,向日葵没有牙齿或咬合能力,将其行为拟人化至这种程度,是对植物的自然状态不切实际的夸张和误导。这种描写会误导读者对植物的理解。
8. “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 批评点:泥土流血的比喻过于夸张且不符常识,混淆了自然现象与人类痛苦的象征。
- 事实论据:泥土不会“流血”,而“血”是动物生理系统中的产物。将泥土与血液相联系,不仅违背了自然常识,而且使用了过于激烈的比喻,削弱了诗意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混淆了不同的物质属性,显得生硬、不自然。
9. 环境与生物的不符
- 批评点:“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这句话缺乏逻辑,尤其是在描述夜晚或无阳光的环境中。
- 事实论据:向日葵作为植物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且花盘的任何形式的“发光”并无科学依据。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植物的花盘不可能发出光芒,这违背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生物学原理。如此描述不仅不切实际,还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我觉得区区 点仍然不够,于是生搬硬凑了第10点。
10. 不知所云
如题。与1983年时代背景看不出相关联系点。
0x04 更加合理的尝试
同学们好!我读了《阳光中的向日葵》,认为写得极差,为了避免同学们在日后的诗歌创作中犯类似的错误,我强烈推荐同学们把本诗当作负面典型和乐子来阅读。
首先,本诗充满了对事实的扭曲。诗中写道“它没有低下头,而是把头转向身后”,这是完全违背生物学常识的。向日葵的花盘只会跟随太阳转动,成熟后固定朝向东方,并不会“把头转向身后”。连向日葵的生理构造都没有弄清楚,诗句不可能成立。
其次,诗中的“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更是无稽之谈。向日葵并没有能力“咬断”任何东西,作为植物,它既没有牙齿也没有咬合力。将向日葵这种完全没有自主动作能力的植物拟人化到如此荒唐的程度,不仅没有增添诗意,让人觉得可笑。
此外,诗中提到“脚下的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这种夸张的比喻既不合逻辑也不合常理。泥土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不可能“流血”。作者把泥土与血液联系在一起,完全是情感表达的失控,混淆了自然物质和人类情感象征,极大地削弱了诗歌的可信度。
再者,拟人化手法的滥用让整首诗变得更加莫名其妙。诗中将向日葵的自然行为赋予了情感,比如“怒视着太阳”,向日葵仅仅是为了光合作用而转动花盘,根本不存在所谓“怒视”或反抗的情感。这种荒诞的情感赋予,只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同样不合实际的还有“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这种夸张的说法。向日葵再大也无法遮住太阳,这种过度夸张的手法与现实严重脱节。诗歌描述中的这种不着边际的夸张,失去了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接着,诗中“即使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更是完全违反了自然规律。向日葵作为植物,依赖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根本不可能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闪耀光芒”。这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描述,不仅荒诞,而且会误导读者。
最后,诗歌中与1983年时代背景的联系点完全看不出来,似乎与那个年代的任何现实问题都没有任何关联。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让人不知所云。
综上,我要把这首诗推荐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不要和它犯同样的错误!
0x05 向日葵的花盘到底可以遮住多少阳光?
首先收集了一些数据。
根据向日葵FS7333来看。
已知:平均株高202厘米左右。平均盘径22厘米左右。倾斜角度5级。
我们有以下已知条件:
- 向日葵的平均株高 厘米。(因为太阳距离较远所以其实没有过大影响。)
- 向日葵花盘的平均直径 厘米,因此花盘的半径 厘米。
- 向日葵花盘的倾斜度为 5 级,即假设为某一角度 。
- 太阳光的入射角与地面的夹角为 ,这是随着时间变化的。
几何模型
花盘的投影面积:由于向日葵的花盘是一个倾斜的圆形面,挡光面积实际上是这个圆面在光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假设太阳光以入射角 照射向地面,花盘倾斜的角度是 ,则投影面积的大小可以用投影几何公式计算。
投影面积公式:对于一个倾斜的圆形面,它的投影面积与入射光线方向的夹角 有关。投影面积为
这里 是太阳光入射角与花盘法线之间的夹角。若 是花盘的倾斜角,则夹角 。
挡光面积的函数关系
挡光面积 将随时间 而变化,因为太阳光入射角 随时间改变。
设太阳光的入射角 可以近似为一个函数,假设它随时间周期性变化,例如在一天内的变化可以用正弦或余弦函数表示:
其中 是一天的长度(通常取24小时), 是太阳光的最大入射角。
代入投影面积公式,得到随时间变化的挡光面积函数:
进一步展开:
下一步把已知的常量带进去。
不过还是有一定的 bug ,因为夜间是不会产生遮挡的。
夜间时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更加直观,定义夜间时间是 ~。这段时间阴影应该是0。但是致命的问题是,我不会在函数编辑器里面设置定义域。(逃)
为了在更加直观一点,经过瞎猜, 大约是40度,于是:
得到了以下图像:
最大覆盖面积是29.2cm^2 。感觉对于这种大小的向日葵不算离谱。
注意到在14:00左右函数值进入负值,原因可能是太阳光产生了相反的映射,所以合理加入绝对值。
得到:
加入考虑夜间的因素,结果为:
还是蛮好奇向日葵花盘怎么遮住太阳的。
0x06 后记
bug还有很多,懒得修。
zms打钱。
- 标题: 如何在作文拿到5分
- 作者: Random-spike
- 创建于 : 2024-09-21 22:24:27
- 更新于 : 2025-09-22 01:35:56
- 链接: https://random-spike.github.io/Blog/如何在作文拿到5分/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